
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学校积极推进“实验室+”资源融合共享航母式平台建设,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化等智慧实验室发展要素,在创新驱动、绿色环保、共建共享等方面赋予实验室新动能,融通教学与科研、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实验室资源与社会服务延伸通道,推动新时代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赋予实验室新使命、新担当,推动“实验室+”发展新动能,立足实验室建设要求、运行需求、发展诉求等全方位统筹规划,建章立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建设新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智慧型实验平台,构建可视、可控、可管、可信、可追踪、可追溯的实验室全生命周期运行新机制,学校制订《西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
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开辟资源融合新路径,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定势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高质量配置资源,高质量投入产出,形成学校实验资源的高效统筹。
整合实验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强智慧实验平台建设,构建形式多样、技术灵活、内容特色的一体化航母式实验室育人平台,推进实验室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统筹融合,发挥资源仪器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形成系统、集约、高效的资源统筹新模式。
围绕人才培养,构建实验室资源学科创新链,鼓励理工融合、文理贯通,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建设交叉融合;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学科问题,挖掘现有实验资源潜力,提升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室实践育人成效,实现“实验室+”资源统筹、开放创新、共建共享新格局,逐步形成跨学科、促融合、多层次的共享创新体系。
全学分制改革是“以生为本”的一流大学必然选择,推进完全学分制下的实验室资源统筹,着力路径改革,弘扬工匠精神,结合实际构建科学、高效、精准的实验室育人机制,实现实验室教学、科研、管理、绩效评价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的高效和规范,明确模块,规范标准,清晰流程,协同育人的信息化架构,助力完全学分制下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建“实验室+”教研产协同育人机制。
彰显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育人特色,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平台成效,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建设,创新“实验室+” 培育融合模式,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探索相融合,引导和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素材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科研反哺实验教学,推进实验资源共建共享开放和应用研发,融合实验教学与科研探索。
dvdf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强化统筹、优化结构、持续改革、内涵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标“双一流”建设,按照“分类统筹、交叉融合、协同共享、安全可控”的理念,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推进实验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科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探索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事业跨越式发展。